1300个日夜与8190米掘进
——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八建公司奎屯河引水隧洞工程建设综述
○通讯员 王年兴
时间:2024年07月09日 来源:天山建设报
图为奎屯河引水隧洞全线贯通现场。(拍摄于5月18日) 王年兴摄
图为该项目总工程师原俊峰(左)在现场进行技术交底。 吕文琪摄
日前,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八建公司奎屯河引水隧洞项目受到业主全线通报表扬,并获40万元奖励。这份荣誉是业主对奎屯河引水隧洞项目全体建设者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也是鼓励项目全体职工再创佳绩的最好动力。
5月18日,随着最后一次爆破的隆隆巨响过后,沙大王河谷陷入了寂静之中。但是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八建公司奎屯河引水隧洞工程全体建设者的欢呼声响彻河谷,余音经久不息。
这一次爆破使奎屯河引水隧洞工程2标段顺利贯通,标志着历时1300余天,全长8190米的奎屯河引水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太高兴了!盼这一天盼了四年!”项目经理邱斌的眼睛瞬间湿润,激动且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从工程开建到隧洞贯通,其中的艰难困苦、坎坷曲折,邱斌再清楚不过。“再苦再难,也要向光而行。”这个信念引领和激励着邱斌和所有建设者,不管面对何种险阻,始终英勇无畏、一往无前。
“8公里多的引水隧洞,每一米都饱含着艰辛。”邱斌感慨地说。项目建设者与未知的水源打“情报战”,与“善变”的岩层打“心理战”,平均向前开挖5米就会发生重大围岩类别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该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溜渣、塌方、突泥涌水及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地质影响100余次,不良地质占比达到70%以上。
如何破题?该项目部及时组建QC小组,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认真学习隧道等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分析隧洞开挖施工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实践找出问题症结,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先后完成《一种可控制软弱岩层隧洞超挖的周边装药结构》《一种防止软岩隧洞工作面落石的保护装置》等一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Ⅱ类成果,《复杂地质长距离软弱围岩隧洞精细爆破成套系统》QC成果获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质量管理小组获自治区表现突出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面对隧道施工存在坍塌、涌水突泥等风险,项目部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减少了垮塌、涌突现象的发生;针对施工战线长,安全风险点多,安全管控难度大,项目部引进聪明的“大管家”——隧洞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隧道的空间特征信息,还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施工人员可以迅速撤离,确保安全管理无盲区。
引水隧洞建设到底有多难?“步步惊险”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奎屯河引水隧洞工程所经之处,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开山劈石。沿奎屯河新龙口溯源而上,进入山区有50多公里的河道。2022年7月,项目驻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短时间内形成洪水,隧道洞口被淹没,设备损毁严重。“山间土质松软,一场雨后,河水很快上涨,水流变急,眼看着汇聚成汹涌的洪水从上游裹挟着杂物倾泻而下,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邱斌说,那一次的强降雨和洪水灾害,造成隧道洞口被淹没,给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工作狠狠地来了一记“重拳”。
灾情就是命令,项目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撤离洞内施工人员,有序开展救灾和自救,抢出挖掘机、钢筋拱架、电脑等设备物资,共计40余万元。
2022年8月,隧洞穿越沙大王河河床时又遇难题。掌子面顶部出现了以古河床沉积物为主的戈壁层,没有了岩石的支撑,渗水量、裂隙水量增大,即使以厘米为单位向前推进,仍然出现了深度20多米的塌方。“当时,河水顺着缝隙一直往下流,若再塌落十几米就冒顶了。”邱斌说,一旦冒顶,沙大王河水将会灌入隧洞,对工程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向各方报告情况的同时,邀请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最终采用搭设管棚的方式,在洞顶一点点打进注浆管,重新填埋后用喷浆料封堵塌面。步履维艰,一次、两次、三次……
经过近4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顺利完成隧洞穿越沙大王河河床段的施工。
如果说山洪、涌水、塌方是该项目施工的必答题的话,那与有害气体“狭路相逢”,可以算是拔高题。
在4标段隧洞掘进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的臭鸡蛋味和呈现绿色的水质引起了项目总工程师原俊峰的高度警觉。第一时间疏散施工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隧洞内体进行检测。“掘进过程中从岩石中溢出了天然硫化氢气体,最高时的浓度达100ppm,是规范允许浓度上限的10倍。”原俊峰回忆道。
为解决有害气体难题,项目部对进洞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邀请专家实地踏勘,重新研究施工方案,一大批技术人员挑灯夜战寻求应对之策、破题之举。
根据有害气体化学特性,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一方面在炮孔中加入混有碱性溶液的水袋,利用爆破产生的水雾对空气中的硫化氢进行中和;另一方面在地面铺洒生石灰中和。同时,采取措施对洞内岩石裂隙进行封堵,减少气体溢出。“那时候,为了安全,进度很慢,一天掘进不到一个循环。”原俊峰说,施工进度固然重要,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更重要。该项目部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安装人员定位系统及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施工进度,最终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的贯通目标。
“新来项目部的职工刚开始也许不太习惯,但像我们这样在这已经驻扎了四年的人来说,早就把这当家了,习惯了听着河水入眠,习惯了迎着山风起床,习惯了这里艰苦而紧张的工作,有时节假日妻子和孩子会来看我,那是我工作之外在这大山深处感受到的最真挚的浪漫。”邱斌笑着说。
四年的时光,邱斌和原俊峰带领着200余名建设者,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奋战了1300个日夜,打了数不清的胜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建工人最质朴、最纯粹的信念——初心在方寸、咫尺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