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用生命歌唱

○舒妍
时间:2021年05月14日    来源:天山建设报

  人民音乐家聂耳先生的墓碑就在云南昆明的西山,我曾有幸到访过,整个墓地被设计成琴状,人们用此方式纪念着他辉煌又短暂的一生。墓碑周围绿树掩映,静谧无风,这位创作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家在这里安息,肃穆的白色雕像注视前方,如今的中国,如他所愿,盛世安澜。
  墓碑下的24级台阶象征着他24年的短暂人生,当人们轻轻走过每一级,短暂却又厚重,寂静无声又好似最强音在灵魂深处奏响。他用生命在歌唱,用有力的音符表达劳苦大众的心声,“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21岁的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找到了战斗的阵地,用音乐的形式宣传革命,用音乐鼓舞国人。《卖报歌》、《毕业歌》、《新女性》、《前进歌》等一系列反映革命最强音的歌曲在青年人中传唱。
  聂耳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在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他深刻体会到劳苦大众的艰辛,将他们的渴望、愤怒和斗志从心底激发出来。作词家田汉曾这样评价他,“聂耳不是为作曲而作曲,而是将人民的声音呐喊出来。”也正因为有了和田汉的珠联璧合,他们创作出了一个个气吞山河、永垂不朽的优秀作品。
  年轻的聂耳为革命宣传奔波劳累,他的母亲疼爱儿子,写信建议他尽早考虑婚姻大事,可是他在给母亲的回信里写道:“感谢母亲为我操劳,但是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要在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业。”朴素的家书,却透着他为民服务、为国担当的决心。
  当时的人们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浴血奋战,一往无前;如今的我们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建设更加美丽繁荣富强的中国。时代在变,历史的强音不变,振奋精神的号角始终响彻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