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刘彬:心所向风雨无悔

○本报记者 王瑜
时间:2021年05月14日    来源:天山建设报

  眼下,正是工程建设的大干时期,也是兵团建科院深化改革、换挡发展的关键一年。
  5月11日,见到刚刚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彬时,他正在办公室自学党史书籍。
  谈起之前的挂职工作经历,刘彬历历在目。
  先后两下南疆,挂职八个年头。刘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新时代“知青”,积极响应兵团党委号召,为兵团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刘彬早年在兵团水利水电集团。2004年起,先后借调至兵团机关综合楼筹建处、兵团驻京办事处。2012年,兵团抽调64名党员干部赴和田挂职。刘彬作为其中一员,开启了难忘的南疆工作历程。
  “从2012年挂职十四师四十七团到2015年结束,我先后经手管理了总投资达10亿元的建设项目,团场变化特别大。”刘彬说。
  加快城镇化建设,助力南疆脱贫致富增收,让团场各族群众彻底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干净体面日子,是10年前刘彬初赴十四师四十七团挂职的最大心愿。
  在十四师四十七团挂职担任党委常委、副团长期间,刘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特长,主要负责城建、规划等工作。为了着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刘彬几乎“跑断了腿”。
  “那时候,我常常到项目勘察规划一线,进昆仑山踏勘线路走向、地块规划设计条件的实际状况,条件艰苦,渴了饿了就喝瓶矿泉水啃几口馕。”刘彬说那时候与当地维吾尔族职工群众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踏勘都会找当地老乡带路,有一回涉水,维吾尔族老乡见水流湍急,挽起裤腿、背着刘彬就过了河。
  无以言表的感动深深地烙印在刘彬心中,也让他下定决心要为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做些事情。
  刘彬说:“要把每一分资金花到点子上,用在刀刃上。”
  为了给团场争取资金、项目、管理、技术等支持,刘彬一直奔走于兵团、师部与团场之间,以集聚多方资源,推动团场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一批功能相对完备的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刘彬和同事们还开展了老兵精神的前期挖掘和宣传工作,为丰富兵团精神文化内涵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刘彬同时从二师前往十四师四十七团挂职的童永忠说:“为将团场的富民安居工程落到实处、做到职工群众心眼儿里,刘彬多次带队走进职工群众家中征求建议和意见,可以说,团场中心连队的基层组织阵地、设施农业、学校、医院、水利等建设项目都凝聚了刘彬无数的心血。”
  如今,十四师四十七团经济快速发展,职工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镇化水平,完成了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实现了打造美丽、环保、文明的新型特色城镇目标,并得到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高度评价。刘彬也被十四师授予“三等功”嘉奖。
  在四十七团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心血,职工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挂职期满调离那天,许多连队职工群众自发前来告别。曾经与刘彬一同共事过的一位年轻同志甚至留着泪不让关车门……
  “这是职工群众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成为促进今后工作的动力源泉。”刘彬说。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刘彬的工作方式与众不同,他喜欢离基层更近些。
  鉴于优秀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群众基础,刘彬被再次选派常驻阿拉尔工作。工作期间,他扑下身子、沉下心,就推进城镇化建设,补齐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城市城镇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做了大量基础调研工作。
  “期间,我们走遍了一师阿拉尔市14个团场132个连队(村)、十四师昆玉市5个团场46个连队(村),完成了基础建设、团场综合改革、人口集聚、平安建设、教育办学等方面的基础调研工作,编制了数部基础调研报告。”刘彬介绍说。
  2018年6月28日,刘彬父亲的生命永远定格,这一天也是儿子中考后的第三天,可刘彬却不在他们身边。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刘彬内心备受煎熬、精力极度憔悴,仍坚守工作。
  “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刘彬说,但他却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2020年3月,刘彬担任兵团建科院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
  短短一年里,兵团建科院经历了事业单位改企,办公楼及试验场所搬迁,人才队伍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事件。
  也是这一年,在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验的同时,兵团建科院从人均在手任务不到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历经3次计量认证,企业规模持续扩张,开辟了十四师昆玉市、十三师新星市、七师胡杨河市、六师五家渠市等多个科技服务新市场,员工人均工资涨幅达38%……
  “我们是轻资产企业,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做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当务之急要做的事就是做课题、买仪器、涨工资、改善科研办公环境……”细数着正在进行和将要完成的目标,刘彬自信满满。
  心有所向,不惧路长。
  对于兵团建科院的改革发展,刘彬有思路有办法。遵循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他要把兵团建科院“十一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兵团首个及汇聚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的平台载体和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使得创新要素和主体在这个体系里发生聚合聚变,助力培育兵团新兴科技企业,打造“新兴产业发动机”。